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95%以上的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 褥疮是一种久治不愈、容易复发的难愈性创面,是长期卧床病人常易发生的疾病之一。长期卧床者50%以上不是死于其原发病,而是死于褥疮导致的严重感染!
总结一下几种原因?
1、局部长期受压,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见于不正确的半坐卧位或坐位、瘫痪、昏迷、年老体弱、消瘦、水肿及手术后不能自己移动体位者。
2、皮肤经常受潮湿及磨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如大量汗液、大小便失禁、分泌物、呕吐物、衣服不平整、床单皱折有碎屑、翻身时拖拉、使用脱漆便器等,可导致皮肤角质层受损、抵抗力降低。
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致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4、营养不良
5、高龄:年长者,胶原蛋白合成改变并可导致组织机械强度下降,僵硬程度增加,并可降低间质液流动的阻力。帮助病人运动及翻身时,必须考虑到老年病人软组织的脆弱性,运动要轻柔,必须避免粗暴地移动,或运送病人。
6、不活动:不能活动的患者存在发生褥疮的危险性最大。中风、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疾病、脊髓损伤、头部损伤、镇静用药过量、精神错乱等多种情况下活动受限。
温馨提示:褥疮患者的家属积极的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病人的被褥要常晒,适当的进行翻身,二便后及时清理,身体要经常擦洗、经常活动,增加全身的营养供给。褥疮一旦发生,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治疗,防止褥疮进一步发展,重点是避免褥疮部位继续受压,改善局部血运,控制感染和促进褥疮愈合。
(责任编辑: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