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发生后,如存在治疗或护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可导致骨不连的发生,给患者健康、生活带来较多危害,因此,了解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做好预防措施,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对于有移位或离断的骨折,事故发生后一定要及时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过程中加大对周围软组织的损害及血管、神经断裂导致出血或功能障碍的发生,影响骨折恢复。
正确处理移位骨折,避免骨折端形成较大间隙影响骨痂生长。注意进行复位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轻柔复位,减少骨膜及血管损伤,尽量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同时要注意避免骨折处软组织嵌入影响血液循环,帮助尽快恢复。
固定装置完善:骨折恢复期间要确保骨折端的稳定,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松紧度,以使骨折部位骨痂连续形成连接骨折断端,达到正常负重能力。避免固定过紧压迫局部血管造成畸形或形成血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也要避免固定过于松动,骨折部位在恢复过程中,骨折端移动造成再次损伤,或发生畸形导致骨不连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感染:由于骨折时,骨折部位创面污染或骨折后长期卧病在床机体抵抗力降低,可通过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增加饮水等预防肺部感染,通过清创、抗炎处理控制骨折部位感染,以防因感染影响局部骨折而生长愈合发生骨不连。
坚持正确的功能康复锻炼:需要把握好锻炼强度及时间。避免过早负重活动破坏骨痂及新生血管,也要注意坚持适当锻炼促进骨折端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
注意合理的营养结构补充:骨折后多数患者会进食大量肉类、骨汤等补品,适当补充营养可促进患者骨折恢复,但营养过剩易造成患者消化、吸收不良,反而会延缓骨折进程。
根据以上骨折后可发生骨不连的因素,恢复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病情加以调整和预防,减少骨不连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