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在来院的患者当中发现创面表面都可见到薄厚不一的硬痂,色紫黯或灰黑,甚至外物敲击疮面时还听到沉闷的“咚咚”声。痂层较薄时,触及较软,恶臭不明显,无明显渗液;而有的痂层周围则出现渗液,色黄或洗肉水样,质清晰或浓稠,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恶臭时,疮面的深度要达到真皮层或肌层以下了,甚至更深,而疮面周围则因严重的组织缺氧伴随红肿紫黯的炎性表现。这类患者久病卧床气血虚弱或严重不足,全身营养状况较差、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只能从创面表面形成硬痂,深度褥疮则在痂面下面形成脓腔和窦道,痂面四周出现组织溢液,同时伴有恶臭,这种创面表面干燥,皮下恶化的愈合假象,我们称之为“假愈现象”。很多患者都以为自己好了,而且大夫要截掉夹层时都犹豫不定,怕后期长不上了,其实不然,如果存在这种假性愈合现象,只能让伤口越来越深。

在治疗褥疮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误把创面结痂当成是伤口愈合,让病人从喜悦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心情的巨大落差对于治疗也是很不利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褥疮有全面的了解,避免把创面结痂误认为是痊愈的情况发生。其次要加强日常的护理,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褥疮虽然难治,但是早期发现,及时选对正确的治疗方法也是很快治愈的,褥疮往往长时间迟迟不愈合,主要是早期没有得到重视,待褥疮创面扩大,甚至出现腔隙(褥疮洞)意识到褥疮的严重性,才想起要治疗,然而这个时期的褥疮治疗起来不但时间长、治疗困难。而且花费也高。故而提醒褥疮患者,早期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治疗褥疮专家推荐——新型智能负压引流系统
新型智能负压引流系统采用生物透性膜封闭,使创面与外界隔开,构成防止细菌入侵的屏障,一则使引流区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使引流区内达“零聚积”,创面很快获得清洁的环境,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防止感染扩散和毒素吸收;二则持续负压状态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即使有较大腔隙存在时,腔隙也将因高负压的存在而加速缩小。新型智能负压引流系统可维持有效引流3~10天,此方法操作简单,避免病人每日换药(每日多次换药)的痛苦,伤口愈合快,减少伤口感染,整体降低治疗费用。
(责任编辑: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