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道型褥疮突出的特点为口小腔大,皮肤创面明显小于褥疮范围,此型多见于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部,也可见于骶尾部。通过外口探查可发现在肌肉浅面或深面存在一范围不等的假性滑膜囊样腔隙。滑膜囊由疏松结缔组织分化而成,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直径约数毫米至数厘米,有的与关节相通,有的单独存在,囊腔呈裂隙状,内含少量滑液。

假性滑膜囊与滑膜囊的区别在于其范围广,最大直径达20cm,且囊壁厚,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囊壁内存在透明样变和粘液样变。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股骨大转子上方具有位于皮下的皮下转子囊,臀大肌与坐骨结节间存在臀大肌坐骨囊此处由于长期受压,局部组织坏死、感染,波及滑液囊,并由于脓液排出不畅,反复刺激,而导致滑液囊不断增生;由于臀部组织肥厚,小的皮肤创面不利于脓液排出,从而使之沿皮下组织蔓延积聚,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并刺激局部组织增生,加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相对缺血而反复感染;在此基础上,翻身过程中对局部组织的挤挫则最终导致组织分离,形成腔隙。
窦道型褥疮治疗困难,但是,只要选对方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目前,治疗这类褥疮最好的方法就是山东黄河医院采用的新型智能负压引流系统+自体皮瓣转移修复。
新型智能负压引流系统是一种高效引流,高效体现在引流的全方位、高负压下引流的彻底性上,即被引流区内的渗液、脓液和脱落坏死组织能被及时、彻底的引流,不必受创腔在“低位”的限制,充分保持创面清洁。达到一个包括引流通道在内的“零积聚”被引流区。负压机使创面渗出物随时被引出,减少了创面细菌数量,消除了细菌的培养基,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能够显著加快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
皮瓣转移修复术,将周围机体内活性最大的皮瓣,进行转移以后培养,然后覆盖到相应的创面。此类治疗无需各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具有一次性治疗、不复发。减少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完全靠患者自身免疫力来进行修复,此类过程中即减少了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又很大程度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责任编辑: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