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由于气候干燥,饮食偏于油腻、粗糙,水分摄入减少等,容易出现粪便干结排便时损伤肛门周围的皮肤粘膜,出现便血。但便血还常有许多病理原因,需注意加强正确的认识。
一般来说,出血部位越高,则便血的颜色越暗;出血部位越低,则便血的颜色越鲜红,或表现为鲜血。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数量。
如鲜血在排便后滴下,且与粪便不相混,见于内痔、肛裂或直肠息肉。
中等量以上便血多见于肠系膜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回肠结肠憩室和缺血性结肠炎,另外,上消化道病变出血也可表现为大量便血。
便血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现象,应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肠套叠等。
便血与粪便相混杂,伴有粘液者,应考虑结肠癌、结肠息肉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针对便血出现的时间、出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等,结合临床专业检查,一般可快速明确便血原因及疾病性质。早期就诊接受规范治疗,是促进便血恢复的有效正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