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操作不当:切开复位内固定时造成骨膜的广泛剥离,不仅影响了骨膜的血运,也可导致感染。在开放性骨折中,过多的去除碎骨片,可造成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
2、复位不及时或复位不当:没有及时将骨折复位,骨折端发生移位,其间距加大,对位对线不良,剪力较大,需要形成较大的骨痂,才能将骨折端连接到一起,需要更长的时间,影响骨折的愈合。片面追求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导致骨折区域血液循环严重破坏,术后形成较多无供血的死骨,使骨折愈合受到较大程度的阻碍。
3、过度牵引:在做持续性牵引治疗时,过度的牵引,可以使两骨端间的距离增大,形成分离移位,骨痂不能跨越断端,影响骨折愈合。牵引过度也可使机化的毛细血管发生绞窄,影响血运,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有时可形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4、固定不妥:固定不妥包括固定范围不够,位置不当,过于松动及时间过短等,都会在不同的阶段增加骨折端旋转和剪力应力的干扰,或者造成骨折断接触不良,均可干扰骨痂形成,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内固定选择错误:由于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导致骨折端固定失稳,表现为钢板或髓内钉过短、过细、过窄等,术后无法控制骨折远端的旋转、短缩移位等。另一个表现就是内固定物选择不当造成骨折端及骨与固定装置发生不良反应导致骨吸收发生骨不连。
5、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骨折的愈合时一个复杂的过程,骨结构及功能的完全修复需要充足的血供、时间及正确的康复锻炼。违反功能锻炼指导原则的治疗,过早或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出现固定装置的变形、锻炼或肌萎缩、关节僵硬。
根据以上各种导致骨不连不良因素的影响,在骨折后恢复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和纠正。运用规范专业的治疗、正确恰当的功能康复锻炼,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减少骨不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