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是一种什么疾病
所谓骨不连就是骨折发生后,经过规范时间的治疗后,骨折部位经过连续检查对比,没有愈合进展,愈合功能停止,称为骨不连。
哪些因素导致了骨不连发生
骨不连的发生是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可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等。
自身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代谢情况及伴发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等。年龄偏大、营养状况较差及代谢缓慢会影响骨折修复速度,伴有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等会使骨折修复期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骨质修复减慢等。另外,骨折修复期间,过度饮酒、吸烟、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也可导致骨折恢复延迟,最终发生骨不连疾病。
外界因素:主要是骨折恢复期间治疗或固定方式不正确、负重锻炼不当等原因造成。如骨折部位感染可使骨折端发生坏死或血管阻塞导致营养供应中断,骨痂不能按正常进程形成及骨化。治疗期间因不能减除骨折端不利的异常活动、部分骨折类型导致骨折部位肌肉收缩时间隙过大、骨折端进行清创时去除较多骨组织导致骨缺损或骨折端嵌有周围软组织等情况发生时,可因骨折端分离发生骨不连。骨折恢复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如固定方式及固定时间不当或过早下地进行患侧肢体负重活动,可导致骨痂连续性破坏,血液循环障碍,或拆除固定装置后再次损伤,加重病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通过对骨不连发生的各种因素的了解和认识,在骨折发生后及骨折恢复过程中,需正确、及时处理,并给予规范有效的治疗,通过良好的护理和治疗,预防骨不连的发生,促进骨折有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