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又称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后治疗或恢复期间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而形成,在临床上骨不连的发病越来越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众多负担和心理上的影响,因此,需建议骨折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注意定期复查和观察骨折恢复进度,发现可疑骨不连症状时,以尽快就医治疗。
骨折部位或患侧肢体疼痛或麻木:多数患者常认为疼痛是由骨折所导致,因此常忽略不适症状,在骨折预期恢复时间内没有愈合,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治疗,最终导致骨不连的发生。因此,在骨折恢复一段时间后,在移动患侧肢体或负重时疼痛,则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骨折患侧肢体负重功能减退:因骨不连的发生,骨折端的骨痂没有连续形成并连接,导致其负重功能下降,在下肢骨不连发生时患者可有跛行的临床表现。
肌肉萎缩或肢体畸形:常发生在骨不连病程较长的患者,因为骨折断端愈合不良发生肢体缩短或变长、成角或旋转畸形,长期肢体未得到有效的功能锻炼,肢体也可出现关节僵硬挛缩或肌肉萎缩等现象。
骨折端异常活动:骨折后在于其恢复时间内愈合不良,做局部专科检查时仍有异常活动即可诊断为骨不连。另外,定期复查拍片比较连续数月骨折端无愈合进展迹象者,可通过CT检查进一步确诊骨不连疾病。
根据骨不连发生可有的表现症状,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一经发现,应及时就诊检查,以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