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骨髓炎的人群主要以小儿最为多见,任何年龄都会出现此病,此病经常发病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或者桡骨下端等,导致急性骨髓炎的原因很可能与细菌,病毒或者年龄等有关系,在饮食上患者一定要合理的安排,那么急性骨髓炎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急性骨髓炎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急性骨髓炎患者食用荤油肥腻,在胃中不易消化,又必需以胆汁及胰液在小肠中参与将其消化,尚有大量未消化,不能被吸收利用的肉类,进至大肠中,而大肠粘膜只有简单的管状腺,它只分泌少量粘液,吸收少量水分外,不含任何消化酶。
由于肠道杆菌的参与,肉食之物在大肠中腐化,产生大量物质,它除构成对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外,也对处在病理环境中的骨与软组织构成损害,甚至会使偏酸性的血液更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尽量避免吃致酸的食物而多吃偏碱性的食物,是有目的有根据的,但随着病情的好转,适当的吃一部分肉类也是必要的。
急性骨髓炎是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化脓性细菌进入血循环,经繁殖侵入骨组织引起的病变。
急性骨髓炎多发于幼儿、少年及青春早期,10岁以下的患者占80%。男女患儿之比约为4:1。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的白色的葡萄球菌,偶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但原发病灶不易查出,仅有约35%的原发病灶能被发现。皮肤的感染,如疖、痈、脓肿 、毛囊炎、溃疡等,大都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而黏膜面的感染,如咽峡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等,都是链球菌所致,其中尤以溶血性链球菌毒性最大,最易侵袭人体而引起继民性感染。
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骨坏死。其数量和大小,视缺血范围而定,甚至整个骨干坏死。由于骨膜剥离,骨膜深层成骨细胞受炎症刺激而生成大量新骨,包于死骨之外,形成包壳,代替病骨的支持作用,包壳上可有许多孔洞,通向伤口形成窦道,伤口长期不愈,成为慢性骨髓炎。
(责任编辑:admin3)